开云(中国)官方

国内光伏市场**破冰 3000亿市场引发投资猜想

过去的一周,A股市场太阳能光伏板块迎来久违的“小阳春”,多只概念股连续三个交易日随大盘持续上涨,向日葵(300111)、中利科技(002309)等龙头股还一度封住涨停板。
  
  光伏板块群起骚动的背后,是一直被业界寄予厚望的国内光伏市场迎来了一系列实质性利好——先是国家能源局通知,将此前拟定的光伏分布式发电“十二五”目标规模再上调一半,同时会同各利益相关方商讨具体补贴政策;后有电网部门**“松口”,将在支持光伏发电并网上给予企业实质性支持。这些利好被解释为切中光伏国内市场大规模启动的要害,可使近来频遭海外市场“双反”封杀的国内光伏企业在国内市场觅得一线生机。
  
  按照相关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内光伏发电市场投资规模可达3000亿元以上,这一巨大的市场蛋糕已吸引诸多企业垂涎不已,纷纷绞尽脑汁从中分得一杯羹。市场分析认为,随着国内光伏市场加速扩容,包括电站开发、配电网建设及逆变器等细分领域将率先迎来投资机遇。
  
  破冰进行时
  
  近期,欧美相继对华抡起“反倾销、反补贴”大棒,长期“两头”(原材料依赖进口,成品指望出口)在外的光伏产业大军不得不将面对超过90%以上份额市场的沦陷。在此背景下,业界普遍希望目前仅占5%份额的国内市场能够及时大规模启动,否则,按照业内悲观预计,国内近两年好不容易培育起来的光伏新兴产业将被扼杀于襁褓中。
  
  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的窘境惊动了政府决策高层。政策的“冲锋号”已吹响,一场挽救国内光伏产业于危难之中的战役已经拉开序幕。
  
  9月底,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内光伏分布式发电示范区申报通知。这一通知被业内解读为国内光伏市场大规模启动的纲领性文件。在通知中,能源局明确将光伏发电“十二五”装机目标数字在此前基础上再加码一半。
  
  同时,相关部门还在着手项目审批、电价补贴等相关扶持政策,特别是在光伏电站土地使用方面,给予减免税费优惠政策,并加快拨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资金。在电价补贴方面,将改变过去“按安装量补贴前端统一上网电价”的思路,代之以后端按发电量进行度电补贴的方式。
  
  更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称国家电网也在制定相关指导意见,考虑将此前归属于国家电网及升级电网管辖的并网审批权下放到地市级。
  
  业内普遍分析认为,一系列动向都预示着此前蹒跚向前的国内光伏市场即将**进入破冰之旅,以前由于模糊不清而备受诟病的国家引导光伏发电发展的政策思路已趋于清晰。
  
  而电网部门**“松口”,也意味着国内光伏发电的*大瓶颈性因素有望打通。“即便只是下放并网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这一点,就可以为企业积极投身光伏电站开发带来极大提振。”北京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徐征指出,目前一个并网许可证经过几番倒手后就能卖出天价,这是目前众多积极投身光伏电站建设的开发商*头疼的事。据了解,如果并网顺利,在西部投建光伏电站不仅几乎不需要补贴,而且有众多项目投资收益率可达10%以上。
  
  根据即将出台的《分布式发电管理办法》,分布式发电单位电量补贴资金上限将通过竞争方式确定,补贴起点为电力用户实际支付的销售电价。申银万国分析师认为,鉴于政策明确分布式发电将在城市工业园区、大型工业企业集中推广,且光伏发电价格已接近工商业用电价格,光伏发电的经济性将由此逐渐显现,工商业平价电价即将来临。
  
  先行者尝“甜头”
  
  按照国家能源局此前出台的《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末,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将达2000万千瓦以上,总投资需求可达2500亿元,其中分布式发电将占据半壁江山。如果加上新近上调的5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目标,按照每千瓦1.5万元造价核算,意味着“十二五”光伏发电市场蛋糕将继续扩容至3000亿元以上。
  
  上述申银万国分析师表示,在光伏制造业出口受阻背景下,国内市场未来将逐渐加速消化过剩产能。他预计,未来国内市场将占到国内光伏电池生产量的30%-50%。
  
  尽管如此,面对国内目前超过3000万千瓦的光伏制造业产能来说,寄望国内市场启动短期内完全消化掉过剩的产能仍属“天方夜谭”。在此背景下,瞄准国内市场的众多制造业企业开始尝试往下游延伸,通过开发光伏电站(BT项目)来拉动产品订单销售,并已开始从中尝到“甜头”,其中不乏大批A股上市公司。
  
  根据中银国际统计分析,目前,A股市场上的光伏制造业企业几乎都有涉猎下游光伏电站业务,且基本上将BT盈利模式作为优选。多数上市公司如海润光伏、综艺股份、中利科技、向日葵等大都在2011年才开始进入下游光伏电站业务,而航天机电相对进入的比较早,2008年就有部分示范性项目投入建设。目前已经将建成光伏电站销售出去的上市公司有综艺股份、东方日升、中利科技、海润光伏、向日葵,其中已经确认收入的上市公司为综艺股份、东方日升。
  
  中银国际分析师表示,就BT盈利模式自身而言,企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解决自身资金问题后,如果企业有一定的渠道,能够优先获得电站开发权,再利用银行贷款杠杆,公司就可以进入BT盈利模式。目前,该种盈利模式下,净利润率高达8%-10%左右,远高于传统光伏制造业务。
  
  据了解,目前计划在国内市场大规模建设电站的企业分别是中利科技和超日太阳,预计2012年这两家公司均有至少150MW电站项目完工,这些电站将集中在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上半年售出。超日太阳*新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13%。三季度公司销售净利润率达14.26%,同比上升近3个百分点,在目前全行业亏声一片中,公司业绩表现亮眼。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改变经营策略,由原来的组件销售改为投资经营电站项目,而且,公司投资的电站以自有电池组件供货,使得电池组件出货量大幅增加,提升了毛利率,盈利能力有所恢复。
  
  细分市场释机遇
  
  随着25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目标逐步实现,其间可带动起的细分领域的市场空间可能更客观。目前,这其中的市场机遇已被嗅觉灵敏的投资者捕捉到。
  
  常春藤资本创始合伙人夏朝阳认为,光伏未来的投资“蓝海”将不会局限于目前从多晶硅到拉片、电池、组件的传统产业链,做系统集成技术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投资项目可能机会更多。“未来3到5年,谁有比较强的设计基础、比较强的工程施工技术、比较强的运营能力,谁就更容易获得资本青睐。”他说。
  
  有券商分析报告指出,随着光伏发电的发展,作为光伏发电系统核心部件的光伏逆变器投资价值凸显。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组件,占系统成本的比例在10-15%之间。目前,全球光伏逆变器行业龙头企业SMA占据了超过40%的市场份额,国内光伏逆变器由于起步晚,在资质、价格上都不具备优势,因此无法打开海外光伏市场。如果国内光伏发电市场能够启动,必将给国内光伏逆变器行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国产逆变器占有率有望提高,实现**进口替代也不无可能。
  
  今年以来,以阳光电源、科华恒盛、科士达为代表的光伏逆变器企业也受到行业不景气的影响。不过,阳光电源和科华恒盛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尽管同比下降,但降幅均在50%以内,明显低于电池及组件企业;科士达更是预计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将逆势增长20%,且公司逆变器产品上半年毛利率高达27.5%,远高于光伏全行业10%左右的平均毛利率水平。
  
  此外,分布式光伏未来主要在配电网侧并网,有分析认为,随着分布式光伏电站在国内大规模兴建,将带动起特高压、配网和智能化领域的投资增长,包括国电南瑞、北京科锐、平高电气等A股公司将随之受益。
  
  阳光电源受益逆变器需求扩大
  
  逆变器为光伏发电产业链中组件构成系统环节中负责交直流转换的部件,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将明显增加对逆变器的需求。A股上市公司中,阳光电源(300274)主营光伏逆变器,由于该部件与上游多晶硅、电池片等并无直接的联系,下游市场的扩大将直接拉动逆变器的市场需求。
  
  公司近期公告,与振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逆变器供货合同,合同金额共计1.08亿元,占2011年收入的12.36%,若合同得到顺利履行,将对公司2012年度及2013年度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公告显示,振发新能源去年收入22亿元,对应的项目总量预计约为220MW。东方证券分析师表示,此次1.08亿元逆变器订单几乎是振发新能源全年逆变器采购的总量。
  
  公司近期还在官网上披露,在其480台15KW光伏逆变器产品向IBCSolar交货并受认可后,公司光伏逆变器产品正式进入欧洲**的IBCSolar的产品组合阵线,并开启**合作,为欧洲客户提供更广泛、更高品质的光伏逆变器产品。此外,IBCSolar还将提供一个培训计划,向德国相关的**别合作伙伴和一些欧洲国家客户**系统地介绍阳光电源的逆变器产品。
  
  东方证券的报告认为,欧美的“双反”都是针对电池和组件的,并不对逆变器构成影响,但国内的刺激政策却是刺激了整个产业链的需求。即使未来每年国内带来10GW的需求,组件企业仍面临着欧美20GW的市场萎缩,但对于逆变器却完全是新增市场,因此刺激政策真正刺激的是国内逆变器的需求。
  
  不过,逆变器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报价走低。今年二季度,业内份额靠前的埃莫森等公司主动开打价格战,报价首先开始低于0.6元/W,价格下降幅度比较大,对公司下半年的盈利造成压力。
  
  阳光电源近期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称,预计公司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约40%-50%,上年同期净利润为11094.03万元。业绩下降原因主要是市场竞争的加剧,造成公司产品销售价格及毛利率呈下降趋势。同时,公司目前处于扩张期,费用投入同比较高。
  
  据悉,公司一方面通过电站开发战略增加逆变器的销售,同时也致力于提高转换效率,争取在两年内从98%提升到99%,达到国际水准。
  
  中利科技光伏电站成利润增长点
  
  通过收购腾晖电力51%股权,中利科技(002309)迈入光伏领域。今年上半年,中利科技光伏业务的营业收入占比为36.04%,仅比通信业务占比少不到3个百分点。公司通过转让意大利光伏电站项目,形成了光伏电池、组件、光伏电站建设、光伏电站转让的新的产业链经营模式,光伏电站开发将成公司未来利润增长点。
  
  中利科技与招商新能源、中广核、中电投等央企电力投资集团以及青海省人民政府合作,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也加快了海外扩张的步伐。公司日前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孙公司腾晖电力美国有限公司分别与三家外企签订合同。其中,美国腾晖拟收购SilveradoPower,LLC拥有的一座132.6MW电站建设指标,交易金额约合1.93亿元。
  
  公司积极布局美国电站建设市场,也为其开拓海外光伏电站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澳洲SourceCo.Ltd预计将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之间向中利腾晖采购光伏组件共计25MW,估算交易金额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PowerarkSolarPtyLtd预计将于2012年至2015年期间向中利腾晖采购光伏组件共计73MW,估算交易金额不低于人民币3.5亿元。分析人士表示,在欧美等地对国内电池片组件企业“双反”的情况下,公司此次订单冲出重围,积极开拓欧美“双反”区域以外的澳洲市场,是国内打开澳洲市场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之一。此两个订单实施后,保守预计为公司带来约1000-2000万元利润。
  
  公司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将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172万元至18,965万元,同比增长20%至50%。2011年前三季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亿元。公司表示,业绩增长,除了公司特种电缆业务预计实现平稳增长外,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利腾晖销售业绩及利润增长也带动公司整体业绩提升。目前中利腾晖除正常光伏电池片、组件销售外,还在全力拓展光伏电站建设业务,随着光伏电站的逐步建成及转让,公司盈利水平将保持较快增长。
  
  航天机电光伏业务重心下移
  
  航天机电(600151)近期公告称,拟转让旗下亏损的神舟硅业股权,以摆脱神舟硅业巨亏的影响。与此同时,公司还表示,将发展重心转向光伏电站开发及中下游制造业环节,特别是加快拓展终端需求市场,以增强业务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航天机电公告表示,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上海神舟新能源拟通过国有产权公开挂牌方式转让神舟硅业25.13%和4.57%的股权,合计29.7%。交易完成后,航天机电对神舟硅业的合并持股比例将由之前的49.33%下降至19.63%,神舟硅业成为航天机电的参股公司,公司将因此摆脱神舟硅业亏损的巨大影响。
  
  近年来多晶硅产业已从稀缺转向产能过剩,神舟硅业连续出现亏损,严重拖累了航天机电的经营业绩。根据航天机电的公告,2010年度、2011年度、2012年1-4月神舟硅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9亿元、1.76亿元和1.8亿元,但其净利润分别为-1.51亿元、-2.44亿元、-2.16亿元。
  
  公司表示,受光伏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的影响,公司多晶硅成本倒挂,电池片组件环节毛利较低,而公司光伏电站项目大部分处于筹备期、建设期和待售期,尚未形成收益,导致光伏产业出现较大幅度亏损。公司**汽配产业和新材料应用产业业务收益尚不能弥补光伏产业的亏损,预计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净利润将出现较大幅度亏损。
  
  为了扭转亏损局面,公司将光伏业务重心转向光伏电站建设。公司表示,作为光伏市场的消费终端,其建设和发展将有效带动光伏制造业的发展,且光伏电站具备技术、市场、资金等几大优势,处于产业盈利高点。为此,航天机电将做出经营策略的调整,把发展重心转向光伏电站开发及中下游制造业环节。而此次转让神舟硅业所回笼的资金,也将有助于公司进行电站建设,从而改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事实上,航天机电早已在光伏电站建设上加码。公司此前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招商局签订了600MW电站项目战略框架协议;在甘肃省投资建设的150MW光伏电站项目按计划节点推进;与印尼能源矿产部下属可再生能源司签署200MW合作备忘录。
  
  

您可能会对本公司的以下产品感兴趣:

索氏提取器定氮仪全自动凯氏定氮仪pH索氏提取器索氏抽提器索氏抽提仪蛋白质测定仪马弗炉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火焰分光光度计水分测定仪水份测定仪火焰光度计电子天平旋转蒸发器索氏提取仪超级恒温槽低温恒温槽分光光度计电导率测定仪旋转式粘度计氮磷钙测定仪白度测定仪旋光仪白度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旋转蒸发仪纤维素测定仪箱式电阻炉凯氏定氮仪脂肪测定仪粗纤维测定仪快速水分测定仪消化炉水分快速测定仪凯式定氮仪罗维朋比色计马福炉粉碎机脂肪测定仪全自动凯式定氮仪水份快速测定仪消煮炉快速水份测定仪粗纤维测定仪酸度计粗脂肪测定仪全自动定氮仪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5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