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中国)官方

食品工业的发展进入转型与突围期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食品工业以****的快速发展令人瞩目。而对今后的发展,中国食品科技界的专家们认为:“未来5-10年,中国食品工业仍将处于大有作为的发展期,速度仍在二位数增长。但发展方式必将做出重要调整:大企业将强化以食品**为目标的产业链建设;以区域食品的板块**为基础,中小企业将成为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化新一轮**的主体。新一轮发展对科技的依赖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对食品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将有效提升。随着食品工业向营养、健康方向的转型,食品与生命科学、营养学的学科交叉日益活跃,食品专业将充分借鉴医学、系统工程学等学科的学术成果,用更多自主**的专用设备,构成中国食品产业在全球的自主竞争优势,并成为中国政府‘扩大内需’的主要板块。未来五年,食品工业的发展将进入充满活力与变化的转型与突围期。”这是从11月4日-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上传出的信息。
   以“反思、前瞻与发展”为主题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是中国食品科技界的年度重要交流,国内62个食品高校、25家食品科研院所、58家食品企业、29家其它相关行业的领导及国外食品界专家450多人参会,凸显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强大号召力。本次会议以关注未来挑战、加快自主**、强化学科交叉、注重科技与企业对接为目标,并成为本次会议热议的话题。
    中国食品工业与科技力量的发展速度创全球奇迹
   中国食品工业是工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时又是与三农联系*紧密的经济板块。改革开放以来,走过了精彩的30年。国内政协常委、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潘蓓蕾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支撑中国食品工业高速发展的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中国农业的高速发展,为食品工业提供了日益丰富和充足的原料;二是居民收入的提高,形成了一个活跃的需求旺盛且不断提升的“****大食品市场”,它由此培育了中国食品工业连续20年的高速成长。
   潘蓓蕾理事长指出,伴随着中国食品工业连续20年保持产值两位数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食品科研与教学队伍获得同步增长,实力也显著增强。2010年,国内食品类院校已由30年前的不足10所成长为235所,同时100余个食品科研院所的装备水平及研发能力亦大幅提升。中国食品科技界用30年的时间,铸就了全球基数*大的科研、教学方阵,以此为依托形成了自身重要的学术积累,逐渐培育了中国食品工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即理念的更新、优良的科技人才及团队的形成,而2010年一大批“十一五”期间食品科研成果及新技术的应用,亦为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注入了**的活力,这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宝贵财富。
   她说,令人欣喜的是,这批人才中的主体力量,目前均活跃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对内、对外交流的队伍里,扎根在科技与产业**的沃土中。2010年上半年,国内食品工业总产值达27942.18亿元,同比增长26.03%。高速增长的背后,是科技的支撑,它凝聚了食品科技、产业界几代食品人的智慧与心血。她由衷地说:在此,我向你们表达衷心的感谢与敬意!
    食品工业未来发展方式将做重大调整
   潘蓓蕾理事长分析指出,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期的收尾年,也是下一个十年的重要起点。就食品工业而言,“十二五”期间*重要的变化,是由以消化吸收为主的跟进式开发,向自主**型的发展模式转变,这将促成中国食品工业*重要的转型,由此中国食品工业将完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转型与突围,食品产业的发展将进入攻坚期。为了这一目标,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将站在产业**的前沿,聚集起食品科技界的智慧和力量,加速科技与企业的对接,共同启动面向未来的战略思考和科技攻关。这是产业发展的需求,也是我们的使命。
    中国食品工业的持续发展面临四大挑战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应有忧患意识,应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探寻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一一破解。未来一个时期内,应该深切关注我国食品科技与产业快速发展背后的四大挑战,其中*为重要的,一是关注环境污染与粮食**对中国食品工业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的影响;二是关注以速度为主的行业发展模式的制约及依靠自主**,提升产业附加值的挑战;三是突破食品**及产业链**这一道德、法规、技术这三层发展瓶颈的挑战;四是集中优势力量,合力解决中国居民日益恶化的饮食健康与**的挑战。这将是我国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中必须破解的难题。对四大挑战的应对及解决方式,将深刻地改变中国食品工业今后的发展走向。作为“中国食品科技智库”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率先在新一个十年的起点,通过本次会议的大会报告安排与分会场议题设置,体现出会议组织者及业界对我国食品产业在未来发展中的深刻关注和战略思考,以启动战略转型的脚步。
    中国食品科研院所的潜能仍待发掘
   我国共有100余个食品科研院所,他们各具优势与特色,分布于各省、市、自治区,对各专业和地方食品工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渗透功能与影响力。依据国际经验,专业科研院所是提升各国中小食品企业的**水平、激活企业**的主体力量。而对中国食品产业85%以上的中小食品企业的管理困局,中国食品科研院所功能的释放及发挥,将是破解管理与技术难题的有效通路。在“十二五”期间,他们将担当重任,但潜能仍待发掘。
   本次会议设置的“食品科研院所新时期发展论坛”,将纵论食品科研院所的发展及科技与企业的对接。在经历了二十余年食品科研体制改革的阵痛与多年生存发展方式的探索之后,中国食品科研院所已解决了“安身”的困境,羽翼丰满,他们将以传统食品工业化为目标,以应用研究为优势,以对地方和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与积累为依托,在“十二五”期间,承担起科技与企业深入对接的主力军功能。未来5-10年,以对地方传统食品工业化的局部突围为突破点,体制改革后实力提升的国家和地方食品科研院所,将成为科技与企业对接的稳定而持久的力量,从不同层面加速对大、中、小食品企业的科技支撑,他们在我国传统食品工业化的进程中将重新崛起并大显身手。
    中日食品科技界大规模交流序幕开启
   在多年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西方国家交流活跃的基础上,本次会议将目光投向我们的近邻——日本,共议东方食品的发展使命。
   作为使用筷子的东方国家,日本的发展路径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本次会议期间,两国专家学者、企业科研负责人,**在年会的平台上进行了交流,来自日本企业界的代表,结合各自企业发展特点,与中国同行分享成功经验。针对食品**方面的共性问题,会议提出今后应该通过信息和意见交换,构筑有效的应对方法。
    学科交叉与“同行评价”将激活中国食品科技的**
   学科交叉是**思想的源泉。经过上百年的学科分化,特别是随着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这一趋势在食品学科表现得愈加明显,而这种交叉和融合提升了学科的整体发展水平,推动了食品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自主**。
   本次会议上,还举行了2010年食品科技界*为隆重的颁奖仪式——2010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奖的颁奖。此外,2010年度美国大杏仁学生**大赛、2010诺维信杯“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创意大赛、**届丹尼斯克杯“营养与健康”学生创意大赛、2010盼盼食品杯烘焙食品创意大赛等4个奖项的获得者亦受到表彰。科技界人士称,它体现出食品行业对科技**的激励与期待。依托“同行评价”这一平台开展的科技奖评审,有利于加快我国食品科技界的资源整合速度;而在高校开展的学生**大赛,将有效推动校园**,对我国食品产业科技**队伍的梯队建设,对未来食品产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您可能会对本公司的以下产品感兴趣:
定氮仪全自动凯氏定氮仪索氏抽提器索氏抽提仪蛋白质测定仪马弗炉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火焰分光光度计水分测定仪水份测定仪火焰光度计电子天平旋转蒸发器索氏提取仪超级恒温槽低温恒温槽分光光度计导率测定仪pH旋转式粘度计氮磷钙测定仪白度测定仪旋光仪阿贝折射仪白度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较测色仪旋转式粘度计旋转蒸发仪纤维素测定仪箱式电阻炉凯氏定氮仪脂肪测定仪粗纤维测定仪索氏提取器快速水分测定仪消化炉水分快速测定仪凯式定氮仪罗维朋比色计马福炉粉碎机脂肪测定仪全自动凯式定氮仪水份快速测定仪消煮炉快速水份测定仪粗纤维测定仪粗脂肪测定仪全自动定氮仪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5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