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中国)官方

实验室搬进车间 天津校企联合实现双赢

  近日获悉,为促进天津经济发展,天津市高校、职校主动对接企业,围绕支柱产业,整合资源,紧密对接市场前景好的项目进行校企联合开发。近3年来,天津市高校科技服务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高达118亿元。

  2009年以来,天津市高校主动融入滨海新区各企业,实施“滨海新区双百科技特派员计划”,高校科技人员进驻企业,把实验室搬进工厂车间,把技术**成果带到企业一线;中新生态城、现代中药、软件和IC设计、半导体照明、创意产业、移动信息服务六大产学研联盟相继成立,围绕滨海新区八大主导产业,吸引集合了国内高校500余项可转化科研成果。

  围绕滨海新区产业调整升级和重大工程项目的需要,天津市高校积极发展紧缺专业、新兴专业,大力改造传统专业,主动调整专业方向、专业内容,促进学科链、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设立了10个急需人才重大研究立项计划。

  2009年,天津市积极抢占职业教育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整合该市教育资源,在海河中游地区规划建设了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具有天津特色的职教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保持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也满足了产业优化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现在,天津50%以上的中职和85%以上的高职院校都是由行业企业举办的,企业充实的技术工人94%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目前,天津市各职业院校结合滨海新区支柱产业发展对技能型紧缺人才需求情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与教育部共建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包括:空客A320人才培养基地、百万吨级乙烯人才培养基地、千万吨级炼油人才培养基地、渤海化工园人才培养基地、金属制品人才培养基地、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金融外包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和现代物流人才培养基地。天津市校企联合在加快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的同时,还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校企联合实现双赢,有力促进了天津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您可能会对本公司的以下产品感兴趣: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5146号